[探索“喜新不厌旧、守正又创新”的长远之道]
发布日期:[17:30:43] 共阅[3]次

苏州是著名的“丝绸之府”,拥有全国纺织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。源远流长的纺织业,奠定实业根基;享誉国际的纺织高地,引领产业变革方向。苏州在纺织业上由数量扩张转向稳存量、优增量、提质量并重,走内涵提升、集约发展之路,探索“喜新不厌旧、守正又创新”的长远之道,勾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经纬。


脚踏实地守底盘


纺织业是绝大多数GDP千亿县域的支柱产业,带动直接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,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基本面。我国纺织业2024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0.3%。


苏州纺织业稳中有升,表现同样不俗。全市前三季度工业产值增长6%,距离2025年产业规模3000亿元的目标又近一步;纺织业进出口总额增长6.3%,全国最大的化纤面料生产基地吴江盛泽镇外贸出口总值创新高,增长21.8%。近期,百亿级项目国机纺机产业总部落子苏州,江苏(盛泽)纺织品博览会、纺织服装品牌发展大会先后开幕。


于苏州而言,尽管纺织业与几大主导产业相比,总量、占比不高,与新兴产业相比成长性不占优势,但保经济安全、护民生幸福的作用不可替代。吴江、常熟在化纤织造、服装领域竞争力首屈一指,恒力、盛虹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声名远播,“苏绣小镇”“毛衫小镇”“丝绸小镇”“针织之乡”等产业名镇实力不俗。


享誉全国的常熟服装城市场主体超4万户、从业人员超10万人,网罗了1.5万名主播。盛泽纺织业集聚了30万从业人员,在全国首先发布最低工资指导线,引导纺丝工、卷绕工、保全工等主要工种工资合理增长。


胸怀全局补短板


苏州制造业以生产“中间品”为主,纺织业亦是如此。在国际化竞争、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,苏州纺织业利润被极限压缩,必须优化布局、向终端延伸,占据产业链主动。面对资源约束和区域竞争“双重压力”,苏州纺织业发展空间受限,必须向内发力、从绿色低碳发展中增后劲。


传统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转移、人才外流、资本抽离等“空心化”问题,纺织业尤甚。


如何化外部之危为机?关键还在于办好自己的事、做强总部,从长江、太湖向外辐射,推动国内外资源布局重构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。丝绸纺织业经历了“东桑西移”和“东丝西移”历程,逐步形成了西部茧丝原料生产、绸缎加工和东部特别是苏州精加工、终端产品设计制造的格局。苏州众多纺织大厂将生产线转移到宿迁等地,虎丘婚纱市场大部分的生产订单交由安徽六安市丁集镇承担,全面形成“总部+基地”发展模式。苏锡通三家共建高端纺织集群,如何抱团打造“磁极”,提升在全球的话语权、影响力,也需要破题求解。


声明:本文的内容、模板整理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,联系删除。

相关关键词:
版权所有:山东腾利源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中国丙纶网